关于天外村,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:传说吕洞宾与张果老在此下棋,一卖油郎在旁观棋,后见油挑子已腐烂,香油漂在水湾,回家后村民皆不识,只言油郎进山200多年未归,方知误入仙界。油郎返回后不见仙人,只见西北飞鸦峰上有一对仙人影。如今站在桥上,远望飞鸦峰南崖,仍有仙人对拱而立,西方稍白者已被翠柏所掩。 白龙池在建岱桥北,因上有百丈崖之飞流直下,恰似白龙顺峡越涧直泻入池而得名。有巨石若圭卧于池北,上刻“玄圭石”。每当山洪暴发,此石则岿然自若如巨舟行激流中;而届雨霁天晴,此石又伏岩晒背有如巨龟出池,所以此石又名石舟,俗称晒龟石。北边的三元石上刻“白龙池”、“龙潭”等大字。此石与玄圭石上遍布题刻,顾炎武考得宋人题名15首,后人又考得16首,今均存。 白龙池有一个神话故事。《泰山纪事》载,“傲徕峰下潭中,白龙最为灵异。古传龙化美丈夫,为岱南田家佣,复赘为婿。善灌园,每夜浇田,蔬畦皆满,不闻辘轳声。邻人异之,从园隙窥视,乃见白龙长数丈,银鳞万点,寒光夺目。半身入井吸水,吐盈数畦。其人惊仆,遂宣传之。龙知事泄,乃辞去,语其室人曰:‘家在傲徕峰百丈崖下’。今日白龙池是也。” 自汉唐至宋,据志书记载,不少帝王曾遣使至此祈雨。神宗皇帝宋元丰五年(1082年)封白龙为“渊济公”,并在池畔建神龙祠。 白龙池东为招军岭,西则飞鸦峰,前有锣鼓湾,后为黑龙潭。夏暮秋朝,高峡深潭一涧飞泻,散珠溅玉,云雾升腾,古人誉为“龙洞甘霖”,列为泰安八景之一。明代李养正有《白龙池》诗:“传闻池上好,秋水白泠泠。纡曲穿山谷,纵横照日星。雨晴龟曝背,风软鹤梳翎。吾欲寻珠去,白龙醒未醒。”